腰椎术后脊柱内镜微创翻修术是一种针对腰椎手术后出现问题进行再次手术修复的微创技术。针对腰椎术后症状复现病例,我院采用的三维影像导航引导椎间孔镜系统,通过微创通道(直径约7mm)靶向清除致压物(复发椎间盘/增生骨赘/瘢痕粘连)。在放大视野下选择性松解神经根,同步保留脊柱骨性结构稳定性。
适用症状
腰椎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
1.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2.行走距离缩短伴间歇性跛行
3.神经支配区肌力下降
4.影像学确认新生致压物(CT/MRI显示复发突出或瘢痕压迫)
5.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改善
手术过程
1.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定位:在C型臂引导下,准确确定病变部位和手术节段,标记出穿刺点和手术路径。
建立工作通道:通过皮肤穿刺,将特殊的导管和扩张器逐步插入到椎间隙或椎管内,建立起一个微小的工作通道,直达病变部位。这个通道可以为手术器械提供操作空间,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内镜观察与操作:将脊柱内镜通过工作通道置入体内,在内镜的监视下,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和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手术医生使用特殊的微型器械,如髓核钳、咬骨钳、射频电极等,对病变组织进行精确的切除、修整和减压。例如,对于复发的椎间盘突出,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对于椎管狭窄,可去除增生的骨质和肥厚的黄韧带,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同时,还可以对粘连的神经根进行松解,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活动度。
4.止血与缝合:手术完成后,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确保无出血和残留的病变组织。然后使用射频电极或其他止血方法对手术创面进行止血处理。最后,退出工作通道,缝合皮肤切口,手术结束。
优势
1.创伤小:与传统的开放翻修手术相比,脊柱内镜微创翻修术通过微小的切口和工作通道进行操作,对椎旁肌肉、韧带和骨质的破坏较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
2.精准度高:借助内镜的高清成像系统,手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能够精确地去除病变组织,避免对正常组织的误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4.恢复快: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短,一般术后即可下床活动,能较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真实病例(开放性手术后椎间孔镜下翻修)
患者:张XX,男,63岁,住址:郑东新区
主诉:腰部及左下肢疼麻半年。行走50米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查体:L4/5棘间压痛及左侧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L30°,加强试验阳性,R70°,左下肢肌力正常。
3年前在外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间盘融合术(当时左下肢疼痛)